湖北日報訊 記者 張真真 通訊員 餘運來
  村幹部薪水拿多少,村民說了算!2012年,隨州市曾都區開始在全省率先推行這一新舉措。兩年過去,這項創新制度執行得怎樣?基層又因此有何變化?
  區財政掏腰包計“效”漲“薪”
  “去年,我們給村(社區)幹部共發放績效工資250.2萬元,690名幹部平均每人3626元。”昨日,曾都區委常委、組織部長薑皓介紹。
  2012年開始,經省市同意,曾都區在村、社區實施以“提高保障水平,提升服務質量,健全管理服務機制,健全考核獎懲機制”為主要內容的“雙提雙健”工程。“通俗理解,我們村幹部除了基本工資外,還可以根據乾的好壞拿到績效工資了。”該區涢團鋪村村支書張永安說。
  以往,該區村幹部根據省統一標準,按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.5倍領取基本工資,無其他收入。
  兩年前,區財政自掏腰包,給村幹部另發績效工資,每年動態評定一二三類村(社區),村主職幹部一年分別發績效工資5000元、3000元、2000元,社區分別發7000元、5000元、3000元,副職按80%計發。每年,該區還評10個“紅旗村”和5個社區,各一次性獎勵5000元。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、50萬元以上的社區,績效上浮10%-20%。“我 2011年工資是 11541元,2012年被評為一類村,基本工資加績效共20300元。”龔店村村支書顧世國說,“待遇提高是一方面,關鍵是這種榮譽感,以及由此帶來的責任感。”
  村民投票決定漲“薪”多少
  為何給村幹部發績效工資?
  曾都區委書記劉宏業表示,村、社區幹部事多且雜,近年收入卻與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差距越來越大——2011年,該區村主職幹部的年基本工資平均1.2萬元,社區主職幹部2.5萬元。“村、社區幹部崗位越來越缺乏吸引力。”劉宏業談到,一些村、社區幹部因此把主要精力用於自家致富,影響了工作質量。少數人為了創收,甚至以權營私、吃拿卡要。
  發績效工資,可以調動大家積極性。要想拿到,卻並不容易。
  區里作出硬性規定:村、社區幹部對包片聯繫的群眾,每兩個月至少走訪1遍;每人各聯繫3-5名特困戶、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,每戶每月至少走訪兩次。做了哪些工作,都要詳細記錄在《民情日記》上,隨時抽查。
  更為重要的,幹得好不好,要由村民投票說了算。
  每年年底,各村村民不記名給村幹部投票。區里根據得票高低,確定一二三類村(社區),一類村不得低於85分。“每次村民打分的時候很緊張。”永興村村支書胡亨艮說,村幹部做了什麼,做得咋樣,村民看在眼裡、記在心裡。
  兩年來舊貌換新顏
  “沒花一分錢,村幹部把村裡的30口堰塘都清淤了。”昨日,烽火山村村民王天文指著家門口的堰塘說,“前些天下雨,塘都差不多裝滿了,今年不用擔心乾旱了。”
  去年6月開始,一直愁資金的該村村支書王西明琢磨出一個辦法:堰塘淤泥挖起後,鋪到原是砂石的山頂,承包給村民種樹,“村民的租金就可抵清淤款了。”
  想著乾,比著乾。修破損路,打抗旱井,特色養殖帶動村民致富……“現在大家都鉚足了勁,想在考核時贏得贊成票。”花溪社區黨委書記何開軍說,“今年是一類,明年做不好,降到二類可就不好看了。”
  2012年,該區評出51個一類村(社區),到2013年,有15個降為二類、5個降為三類。
  “現在,村幹部經常轉到家裡來,問問情況,好多事跟他們說了就幫著辦。”烽火山村村民龔承安說。
  兩年來,全區村、社區代辦服務事項4000餘件,為7035名特困戶、空巢老人、留守兒童提供了關愛服務。農村飲水、出行、居住條件改善,村容村貌改變,3個村被評定為省級“宜居村莊”。
  兩年來,該區所有村年集體經濟都達到5萬元以上,3個鄉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。
  兩年來,23名外出務工經商能人回村(社區)競選幹部,7名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主動留村任職。
  (原標題:村幹部拿多少錢 村民說了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v98zvzqy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